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溪流水域

五樓-四樓

4.5-5 五樓上主題: 溪流面臨的問題

溪流生態環境為魚類聚集的精華區,相對受到的影響也越大:
(1)非法電魚、毒魚與網魚等行為,對魚類的繁衍生存造成傷害。
(2)棲地毀滅,如:水庫的建立、河道興建水泥護岸與截彎取直等等。同時清除溪流植物與大型底石,造成河道溝渠化與棲地環境單一化,減少了魚類棲息空間與存活機會,僅能供給少部分的魚類棲息。
(3)外來種的入侵,不當的引入或是放生,嚴重地影響原生物種的生存。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
河川中游的破壞原因非常多,在這些破壞原因中,最具殺傷力的就是棲地毀滅。
一起想想看,鰻魚寶寶會遇到什麼危機呢?溪流面臨的問題

4-4.5 五樓下主題:溪流生態展示

臺灣南北地形狹長,中央又有雪山山脈、中央山脈、阿里山山脈及玉山山脈等高山地形,而這些高山成為臺灣河流的分水嶺,又因主分水嶺偏東,所以本島的河流呈現東短西長的情形,一般而言都具有河身短、坡 度大、水流急等特徵。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
我國溪流短小精悍,生物為適應急流環境,演化出紡錘狀體型,或是能夠穿越陸地,甚至是具有吸盤狀的鰭等功能。

一起找找看,鰻魚寶寶在哪裡?

溪流生態展示

湖泊水域

四樓-三樓

3.5-4 四樓上主題: 湖泊外來種問題

臺灣湖泊埤塘的淡水魚類,近年來因為受到棲地破壞、污染、過渡開發,平原低地湖泊與野塘的面積及數量減少,且大多數現存的原生魚種受到外來魚種在生存資源上的競爭與掠食,面臨嚴重的瀕危威脅。(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外來種魚類因強悍的侵略性與高汙染耐受性,在臺灣日漸受汙染的靜水域中,其身影逐漸拓展開來,以致目前水庫、池塘、水田都能看到牠們,壓縮原生小型魚類生存空間。

一起想想看,鰻魚寶寶會遇到什麼危機呢?

湖泊外來種問題

3-3.5 四樓下主題:湖泊生態展示

臺灣幾乎各地區都有天然湖泊的分佈,不論平地或是高山,都可看到湖泊的蹤跡,而目前我國最大的天然湖泊是日月潭。

靜水域原生生物多為中小型,因生存環境較為缳靜,故體型要求可以不用過大,且多數為群居,如青鱂魚、牛屎鯽、米蝦類等,半數體色較為鮮豔,也因有這些生物,本島曾有水獺居住。

一起找找看,鰻魚寶寶在哪裡?

湖泊生態展示

河口水域

三樓-二樓

2.5-3 三樓上主題:河口汙染現象

我國河口多設工廠,多數工廠會將廢水排放至河川中,導致河口下游水色欠佳,除水色欠佳外,也容易造成河口優養化等問題,垃圾隨意丟棄、堆積也是一大議題。

一起想想看,鰻魚寶寶會遇到什麼危機呢?

河口汙染現象

2-2.5 三樓下主題:關渡濕地特色

關渡是許多鳥類的遷徙中繼與棲息的環境,更靠著濕地四寶(水筆仔、招潮蟹、彈塗魚及水鳥)成為臺北市極具特色之區域,高營養鹽導致紅樹林林立,進而有魚群進駐,魚群則帶來大量水鳥。紅樹林生長於熱帶或亞熱帶地區,是重要的沿岸生態系之一,並具有重要的生態功能,同時與海草床、珊瑚礁,列為三大典型海洋沿岸生態系統,也是溼地生態系中重要的一環,是許多海洋生物的生長與發育環境,其落葉提供了重要的初級生產力來源。(海洋保育署)
一起找找看,鰻魚寶寶在哪裡?

關渡濕地特色

珊瑚礁水域

三樓-二樓

1.5-2 二樓上主題:珊瑚白化問題

臺灣累積的物種多並非表示臺灣的資源還很豐富,相反的,其中有將近一半到2/3的物種均已從過去的數量豐富、常見,變成今天的偶見、稀有,甚至絕跡。
2020年為近年來珊瑚白化嚴重的一年,珊瑚白化所導致的問題有珊瑚死亡、生物棲息地減少、地球氧氣量下降,其原因多為暖化及人為汙染所導致。(科學人,陳昭倫)

一起想想看,鰻魚寶寶會遇到什麼危機呢?

珊瑚白化問題

1-1.5 二樓下主題:珊瑚礁水域生態

我國土地面積只占全球的0.025%(萬分之2.5)。故標準化後,臺灣的物種數比起其他國家要高出400倍之多是生物多樣性王國,非常值得我們慶幸與驕傲。如臺灣的魚類總數,現已超過3000種,占全球約十分之一。譬如「蝶魚」、「棘蝶魚」兩科之總種數即居全球之冠,故臺灣在陸地上不僅是「蝴蝶王國」,在海裡也稱得上是「蝶魚王國」。(國家地理,邵廣昭)

俗稱「海中熱帶雨林」物種最多的珊瑚礁,在全球海域面積雖僅占不到0.3%,但臺灣卻何其有幸,在南北兩端及外島(澎湖、小琉球、綠島及蘭嶼)同時都有分布,種類更是達全球的1/3以上素有「珊瑚王國」的美名。

一起找找看,鰻魚寶寶在哪裡?

珊瑚礁水域生態

瓶蓋牆介紹

臺北市海洋教育資源中心~海洋牆面「藝」起蓋設計理念: 本中心教育之推展以培養學生對於海洋環境、人文、與自然之關懷與尊重,長年以來對減塑行動不遺餘力。 為了持續推動海洋教育的理想,戴佑安老師及王志宏先生特別選出海漂及沙灘最常見的寶特瓶瓶蓋做為創作發想,以我國獨特的海洋環境為背景,在設計上將左側設計為臺灣海峽;右側為太平洋。並選出具有代表性且瀕臨絕種的大型海洋生物,透過長輩的回憶設計為相框及現代人出國旅遊寄回的明信片,設計出美麗的海洋意象,但背後卻蘊藏著塑膠危機。 此計畫獲得臺北市學生、關渡國小師生、家長、鄉里鄰居及海洋教師共同創作與支持,收集了4萬多個瓶蓋,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歷經8個月完成了這2面頗具意義又獨特的「記憶的海洋」瓶蓋牆!

 

成果專區 成果專區 戶外教育週成果專區 海洋教育週成果專區 戶外教育10周年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