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緣起

Origin

海洋是生命的起源,是人類在地球上生存與發展的憑藉。時勢所趨,各國逐漸重視海洋議題,積極展開海域資源調查、擴展海洋活動範圍,建立守護海洋共識,並透過教育讓人民學習及認識海洋。

海洋與人類生存、生活文化的形成息息相關。從地理位置來看,臺灣位居東南亞與東北亞、亞洲與美洲的交通樞紐位置,地理戰略位置非常重要。從轄屬領域空間而言,臺灣四面環海,本島加上121個 以上離島與礁岩,海岸線總長度約1,566公里,所轄領海面積約達17萬平方公里,為陸域國土面積的4.72倍。加以地處歐亞板塊及菲律 賓海板塊與洋流交滙之處,具有多種地形、水溫、水深、水流與底質,造成生物棲地格外具多樣性,海洋生物種類多達全球物種數的十分之一,東沙島礁更是與澳洲大堡礁同為世界級的珊瑚礁生態區。臺灣海 峽因有東北季風,以及西有武夷山、東有中央山脈之影響,是全世界最佳的風場之一。綜上,我國位處海洋要樞,海洋資源豐富,應以建 設海洋國家作為國家發展的利基,並積極地讓國人理解自己的處境與優勢。

推動理念

Idea

臺灣四周環繞著海洋,在近代海洋拓展史上曾有璀璨的一頁。自16世紀的顏思齊、鄭芝龍、荷蘭人以至於明鄭時期,海上往來繁忙,即具有亞洲乃至世界貿易與海運的樞紐地位。但在清朝領臺後則受到大陸思維(continental mentality)的限制,直至20世紀末臺灣的海洋視野,仍受制於兩岸政治對峙與戒嚴的影響而難以伸展。

由於臺灣特有的海洋環境及海運與漁業產業層面的民生需求,海洋專業教育受到必要的重視。

自1970年代起,教育部配合產業經濟 發展與國際接軌,即有計畫地發展海洋專業教育,於 1980年代達到 高峰,到了1980年代後期,隨著教育自由化的趨勢,在自由競爭下 海事校院或系所反而逐漸縮小規模或更名消失,民間海事人才培訓則 相對逐漸擴展。

除了強化各級學校學生之海洋素養,培育產業界 所需各類優質專業人才外,更推動海洋思維的全民教育,97年將「海洋教育」納入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重大議題之一,使海洋教育扎根於基礎教育階段中。《海洋教育政策白皮書》為我國首度標舉以海洋為核心之教育政策文件,其政策意旨在強化各級學校學生之海洋素養,以培育國家、社會及產業界所需優質人才為主軸。

前瞻未來,教育策略應立基於臺灣的海洋環境特色,形塑具有海洋風味的精緻文化,發展海洋思維的全民教育,讓臺灣成為擁有文化美感與文明質感的現代海洋國家。(節錄至海洋教育政策白皮書)

成果專區 成果專區 戶外教育週成果專區 海洋教育週成果專區 海洋教育成果觀摩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