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1-3提升戶外教育教學專業

  1. 研發增能課程6組。
  2. 研發臺北市戶外教育安全指引。
  3. 增能研習
    (1)辦理戶外教育增能研習
    場次5場
    人數136人次
    參與校數117校
    (2)辦理戶外安全風險管理研習
    場次3場
    人數100人次
    參與校數45校
    (3)辦理春耕縱走微旅行
    場次3場
    人數120人次
    參與校數3校
  4.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1群
    人次52人次
    參與校數42校
  5. 自導式手冊徵件比賽1次
    參與校數6校
    得獎6校
  6. 透過多元增能研習活動,提升教師戶外教育素養知能,編寫計畫或教材時可以思考多元融入,提升整體品質。
  7. 風險管理安全知能研習為發展戶外教育活動時的核心項目之一,透過事前的預防性思考、或是遇到事情的當下如何處理,都可以透過事前的模擬及預測來掌握可能發生的情形。
  8. 辦理自導式學習手冊的增能研習,提升各校承辦人,在編撰教材時質與量的精進。有關自導式手冊徵件:
    • 場域選擇地點及設計理念:藉戶外教育學生得以旅遊、健身,同時培養親近大自然的情懷。學生從自然生態與人文社會的角度,走進各戶外教育學習場域。透過自導式學習課程,掌握本地的地理環境與生物樣貌,了解聚落分佈與產業發展,認識宗教信仰與地方生活的聯結,形成感動並內化為對家鄉的愛與關懷。隨網路的發達,大幅改變傳統學習的方式;過去導覽解說、撰寫學習單的聽講模式,成效有限;自導式學習課程,透過學生小組探索、發現答案,可激勵學生主動學習,但互動性較為侷限;本學年度預計將自導式學習手冊內容轉化成實境解謎教學模組,搭配行動學習載具,透過實境解謎關卡設計,引領學生挑戰任務解答,讓知識變成闖關的鑰匙,增強學生獨立思考、問題分析與解決能力、以及建立同儕之間的互動及討論、合作學習模式。
    • 課程進行方式規劃:教師先進行實地勘察,規畫適合的教學導引內容,並製作自導式學習手冊。事先進行分組,透過行前說明會講解觀察重點,及說明行程注意事項。再依組別出發,透過自導式學習手冊內容導引學生進行觀察、紀錄、完成探索。

1-3提升海洋教育教學專業

  1. 研發增能課程:30組。
  2. 辦理研習:場次9場、人數370人次、參與校數250校次
    110.8.16-21辦理「川流不息與水共生河川造舟」環境教育暨水資源教育種子師生造舟工作坊
    110.10.5-6辦理舟遊臺北市最美的野溪:五分港溪
    111.4.21(四)辦理海洋教育教材試教經驗分享
    111.5.26(四)海洋教育課程與教學研討會
    11.6.20(一)防溺救生安全資訊推廣演練
    111.6.24辦理牽罟海事體驗增能研習
    111年7.6-15造舟工作坊
    111.7.12辦理藍色水路增能研習
    111.7.13-15經濟海洋文化交流體驗營暨綠階教師研習培訓
  3.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
    學習社群2群
    人數30人次
    參與校數30校
  4. 110學年度接續研發國中小海洋教育素養導向教材(二)增能課程30組
  5. 辦理海洋教育水域防溺救生安全、親水體驗、造舟工作坊、舟遊體驗、海事牽罟、藍色水路體驗增能研習,提升教學實作的知能。
  6. 辦理海洋教育綠教師研習_經濟海洋文化交流體驗營,以海洋塑膠垃圾為主題,帶領學員參觀北投焚化爐、大武崙海灘淨灘及鯨豚生態教育。參加夜訪崁仔頂魚市時,發現疑似鯨鯊之肉塊,經鯨豚協會討論過後,確定為龍紋鱝,但對參與綠階之學員得到震撼印象。因疫情關係,獲得綠階海洋教育結業證書的人約莫為10人,待繳交完整教案後,方可獲得綠階海洋教師資格。
  7. 海洋教育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運作疫情期間多元調整,線上或實體辦理教材開發研討、分享等增能活動。
成果專區 成果專區 戶外教育週成果專區 海洋教育週成果專區 海洋教育成果觀摩會‌